新生儿黄疸属于新生儿早期的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,又称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,主要表现为皮肤或某些器官组织黄染。新生儿出现黄疸后该怎么办呢?别急,新手爸妈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进行护理。
什么是新生儿黄疸?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出生28天之内出现的黄疸症状,这是因为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,进而出现皮肤、黏膜以及巩膜的黄染。调查发现,约50%以上的新生儿会出现黄疸。
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及病理性黄疸。其中,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现象,一般出生后2~3天出现,4~5天达到高峰,足月儿7~10天可消退,早产儿持续时间会更长一些。这种黄疸的程度比较轻微,新生儿状态良好,不会对生长发育造成影响。
而病理性黄疸出现的时间相对更早一些,一般出生24小时内就会出现,且黄疸程度更重,皮肤呈橘黄色,甚至手心脚心发黄。病理性黄疸往往消退得比较慢,足月儿需要2周,早产儿常超过4周,且患儿伴有精神萎靡、少吃少动等症状。病理性黄疸危害性较大,需及时干预治疗。
新生儿黄疸该如何护理?1. 晒太阳:大多数新生儿黄疸都是生理性的,不必过于担心,平时可以适当晒晒太阳,每次10~15分钟,每天1~2次。晒太阳时注意保护好宝宝的眼睛和会阴部。
展开剩余57%2. 饮食调理:母乳喂养的妈妈要保持饮食清淡,多吃新鲜蔬果、粗粮,为乳汁提供优质营养,避免辛辣、刺激和油腻食物。
3. 适当喝水:新生儿出现黄疸后要适当喝水,既能保证体内代谢废物的顺利排出,也能够起到一定的降黄疸作用。
4. 重视母乳喂养:新生儿出生后一定要尽早进行母乳喂养,既有利于新生儿胎粪的排出,又可减少身体对胆红素的吸收,从而降低胆红素水平,预防和改善新生儿黄疸。
5. 观察黄疸变化:每天在自然光下观察新生儿皮肤的黄染程度,从颈部、面部开始,逐渐观察到四肢、躯干及手足心,如果宝宝黄疸进展过快,且伴有少哭、少动、少吃等症状,就及时就医处理。
6. 注意大小便情况:正常情况下,胎便应该从墨绿色逐渐转为黄色,如果大便颜色变浅,应引起重视。小便颜色应为清亮或微黄,如果尿量少且颜色深,可能是水分摄入不足或脱水导致,不利于黄疸的排出。
7. 避免陷入误区:新生儿出现黄疸症状后,不要过量喂水或葡萄糖水,这样不仅不利于退黄,还会影响胆红素的排泄,严重时甚至导致电解质紊乱。此外,不要自行给宝宝服用退黄药,以免对新生儿肠道功能造成影响。
【重要提醒:本文出于科普之目的仅供参考,不作为诊断、诊疗之依据,具体请就医并遵医嘱】
【来源:邵阳市中心医院 邓叶华】
【编辑:92 】
发布于:湖南省嘉正网配资-股票配资平台网-配资炒股导航-10倍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